球墨鑄鐵的力學性能優於灰鑄鐵,與鋼相近,可用其代替鑄鋼和鍛鋼製造各種荷較大、受力較複雜和耐磨損的零件。球墨鑄鐵在生產過程中出現彎曲現象,主要與鑄造工藝、冷卻過程、原材料質量以及模具設計等因素有關,以下
球墨鑄鐵廠小編具體分析一下原因:

鑄造工藝因素
澆鑄溫度過高:如果澆鑄溫度過高,鐵水在模具中凝固時間會延長,在重力作用下,較長時間的液態鐵水對鑄型的壓力分布不均勻,容易使鑄件在凝固過程中產生變形,導致彎曲。
澆鑄速度過快:過快的澆鑄速度會使鐵水在型腔中流動不穩定,產生較大的衝擊力,可能會衝壞鑄型,也會使鐵水在型腔中分布不均勻,從而在凝固後出現彎曲變形。
冒口設置不合理:冒口是用於補充鑄件在凝固過程中收縮所需的金屬液,如果冒口設置位置不當或數量不足,會導致鑄件各部分凝固收縮不一致,產生內應力,當內應力超過材料的屈服強度時,鑄件就會發生彎曲變形。
冷卻過程因素
冷卻不均勻:球墨鑄鐵在冷卻過程中,如果鑄件各部分冷卻速度不同,就會產生熱應力。例如,鑄件的壁厚不均勻,厚壁部分冷卻慢,薄壁部分冷卻快,冷卻慢的部分會對冷卻快的部分產生拉應力,從而導致鑄件彎曲。此外,冷卻介質(如空氣、水等)的流動不均勻,也會造成鑄件表麵冷卻速度不一致,引發彎曲變形。
開箱時間過早:如果在鑄件尚未完全凝固或冷卻到足夠低的溫度時就過早開箱,鑄件內部的應力還沒有充分釋放,此時鑄件強度較低,在自身重力或外界輕微外力作用下,容易發生彎曲變形。
原材料質量因素
化學成分不合格:球墨鑄鐵的化學成分對其性能和凝固過程有重要影響。如果碳、矽含量過高或過低,會影響鑄鐵的石墨化程度和基體組織,使鑄件的力學性能下降,容易在生產過程中發生變形。此外,硫、磷等雜質元素含量過高,會降低鑄鐵的韌性和強度,增加鑄件彎曲的可能性。
球化劑和孕育劑使用不當:球化劑和孕育劑的加入量和加入方式對球墨鑄鐵的質量至關重要。如果球化劑加入量不足,會導致石墨球化不良,影響鑄鐵的力學性能;而加入量過多,則可能產生鑄造缺陷,如夾渣、氣孔等,這些缺陷會削弱鑄件的結構強度,使鑄件容易彎曲。孕育劑的作用是促進石墨化,細化晶粒,如果孕育劑使用不當,也會影響鑄件的質量和性能,增加彎曲變形的風險。
模具設計與製造因素
模具結構不合理:模具的結構設計應保證鑄件在凝固過程中能夠自由收縮,如果模具的結構限製了鑄件的收縮,就會產生較大的內應力,導致鑄件彎曲。例如,模具的分型麵選擇不當、型芯設置不合理等,都可能影響鑄件的收縮自由,從而引發變形。
模具製造精度低:模具的製造精度直接影響鑄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狀精度。如果模具的尺寸偏差較大、表麵粗糙度不符合要求或者存在脫模斜度不合理等問題,都會使鑄件在成型過程中受到不均勻的力,進而導致彎曲現象的發生。